螃蟹被炸的酥酥脆脆的,颜色漂亮金黄,让人颇有食欲.咬下去外酥脆,内细软,螃蟹肉虽少却每一块都柔美好吃.撒上写胡椒粉,更添风味.这种油炸法非常简单,却不失口感.蟹肉质细嫩洁白,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.
在舌尖上的中国中,还有另一种简单美味的吃法,便是再炸好的螃蟹里加入清汤挂面,使面条彻底浸润在海鲜汤汁中,保留原滋原味的鲜美味道.
做法
1准备食材
2梭子蟹洗净,颁开,去底盖,去盖,去胃,去鳃,切半
3把蛋磕入大碗,放淀粉,搅拌好
4放下梭子蟹,加盐,料酒,姜末搅拌好
5锅里放400克油,7分热,放下梭子蟹,中火炸
6炸至蟹壳转色捞出
7全部再重复炸一下,捞出控油
8装盘,撒些胡椒粉即可
螃蟹不能与哪些食物一起食用
蟹与柿
《饮膳正要》“柿梨不可与蟹同食.”从食物药性看,柿蟹皆为寒性,二者同食,寒凉伤脾胃,素质虚寒者尤应忌之;柿中含鞣酸,蟹肉富含蛋白,二者相遇,凝固为鞣酸蛋白,不易消化且妨碍消化功能.使食物滞留于肠内发酵,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.
蟹与梨
梨味甘微酸性寒,陶弘景《名医别录》云“梨性冷利,多食损人,故俗谓之快果.”又,民间有食梨喝开水,可致腹泻之说.由于梨性寒冷,蟹亦冷利,二者同食,伤人肠胃.
蟹与花生仁
花生仁性味甘平,脂肪含量高达45%,油腻之物遇冷利之物易致腹泻,故蟹与花生仁不宜同时进食,肠胃虚弱之人,尤应忌之.
蟹与泥鳅
《本草纲目》云“泥鳅甘平无毒,能暖中益气,治消渴饮水,阳事不起.”可见性温补,而蟹性冷利,功能与此相反,故二者不宜同吃.其生化反应亦不利于人体.
蟹与香瓜
香瓜即甜瓜,性味甘寒而滑利,能除热通便.与蟹同食,有损于肠胃,易致腹泻.
蟹与冰饮
夏季冷饮如冰水冰激凌等,寒凉之物,使肠胃温度降低,与蟹同食,必致腹泻.故食蟹后不宜饮冰水.
健康吃蟹要注意七“不”
蟹,自古就有“四味”之说.“大腿肉”,肉质丝短纤细,味同干贝;“小腿肉”,丝长细嫩,美如银鱼;“蟹身肉”,洁白晶莹,胜似白鱼;“蟹黄”,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,营养丰富.螃蟹虽然味美好吃,但有些人食用螃蟹后,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,因此要提倡―――
螃蟹虽然味美,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.但是有些人食用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,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注意卫生而引起食物中毒.因此,吃蟹时应当注意下列“七个不”
不宜食用生蟹
螃蟹一般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,因而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.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拗和副溶血性弧菌,如不高温消毒,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.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,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.因此,食蟹要蒸熟煮透,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.
不食久存熟蟹
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,因此,螃蟹宜现烧现吃,不要存放.万一吃不完,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,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.
不宜乱嚼一气
吃蟹时应当注意四清除.一要清除蟹胃.蟹胃俗称蟹尿包,在背壳前缘中央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,内有污沙;二要消除蟹肠,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;三要清除蟹心,蟹心俗称六角板;四要清除蟹腮,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,俗称蟹眉毛.这些部位既脏又无食用价值,切勿乱嚼一气,以免引起食物中毒.
不宜食之太多
即便嘴馋也要忍着因为蟹肉性寒,不宜多食.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,以免腹痛腹泻.因食蟹而引起的腹痛腹泻,可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,配生姜5~6片,加水煎服.
不与茶水同食
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.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,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,均不利于消化吸收,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.
不宜与柿同食
应当注意切忌螃蟹与柿子混吃.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螃蟹中的肉蛋白凝固,凝固的物质长时间地停留在肠道内,会发酵腐败,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.
病人不宜食用
美味螃蟹非人人皆宜.螃蟹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营养也十分丰富,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,核黄素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.不过,鲜美的螃蟹并非人人皆宜.因为螃蟹性寒,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,对于以下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应禁食或少食.比如
患有伤风发热胃痛以及腹泻的病人若是吃了螃蟹,会使病情加剧.
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病人,最好不吃螃蟹,以免使病情加重.
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,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蟹黄,否则会加重病情.
体质过敏的人,若是吃了螃蟹后,就容易引起恶心呕吐,而起风疹块.
脾胃虚寒的人,应少吃或不吃螃蟹,因为食后容易引起腹痛和腹泻.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可用紫苏15克,生姜5片煎服,以止痛止泻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