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食堂厨具 > 一把菜刀走天下
一把菜刀走天下

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食饐而餲,鱼馁而肉败,不食。色恶,不食。臭恶,不食。失饪,不食。不时,不食。割不正,不食。不得其酱,不食。肉虽多不使胜食气。唯酒无量,不及乱。沽酒市脯,不食。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祭于公,不宿肉。祭肉不出三日。出三日不食之矣。

————《论语:乡党》

大家在讨论美食时,常引用孔夫子的话,说“割不正,不食”。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,古人就已经明白刀工的重要性了。古人吃肉,有炙、烩、烹、盐、羹。比如炙,可以把整只牛羊烤起来,外层熟了就用刀割下来吃,边割边炙。如果子路一刀下去,一片肉半拉子还带血,送到夫子面前,夫子就只好叹气说:不食!肉又可以烩,就是把肉尽量切细了吃,肉切得细自然入味,所以“脍不厌细”。至于烹、盐(把肉干腌制成肉酱)、羹,也各有门道。为了将食物处理成特定的形状,自然就需要特定的工具——“刀若不利,其割不正,则鲜不能出、味不能入、镬气不能足。”所以欲得美食,好刀是不可少的。

人们在制作一把刀的时候,必定要受到某种倾向性的影响,而其中影响最广最大的,也许就是一国的国情。各国的饮食文化泾渭分明,各国的厨刀文化也大相径庭。

一、中式厨刀

优点:功能高度集中。几乎任何食材都能处理,要是觉得自己太败家,还可以剁手。

缺点: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。

image.png

中式厨刀的最重要代表就是菜刀,菜刀这东西,“外示端方,内藏深刻”,切、片、削、剁、剞、劈、剔、拍、剜、旋、刮、雕,皆可胜任。在民间,一把菜刀,一口锅子,一柄勺子,就可以完成千百种菜肴。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极简主义。

关于菜刀很有趣的一点,就是它没有真正的刀尖。刀子有尖,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。世界各国的主厨刀、三德刀、切付刀,都是有尖的,而菜刀却没有,堪称趋同进化的一个反证。而且自宋朝以来,菜刀兄是越长越方了( ̄(工) ̄)。

菜刀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重量。在各国的主厨刀当中,菜刀大概是最重、输出力最高的。世上没有其他刀具可以像菜刀那样对食材进行如此高效的粗加工。日本的厨刀是世界闻名的,但是日本人研究中华料理上百年,也没有开发出菜刀的代替品。“中华菜刀是世界第一的万能刀”,筑地·杉本刀具的石川惣一如此断言。“仅用一把菜刀,即可完成蔬菜、鱼、肉等调理。” 这就是菜刀的魅力所在。

好的菜刀,最重要是要坚实耐用。菜刀和其他刀具不同,其钢材并不需要特别高的硬度,但却必须具备足够的韧性。韧性好的钢材,会通过自身微小的形变,像弹簧一样吸收斩剁的能量,这样刀才不会崩刃。刀身短而厚,于是不易弯折;刀柄圆而粗,则可减少手震。一把菜刀虽然普通,却处处体现出中国人对“柔能克刚”的理解。

二、西式厨刀

西式厨刀分工较细,往往成套出售,洋洋大观。其主要刀型有主厨刀(Chef’s Knife)、面包刀(Bread Knife)、剔骨/片鱼刀(Boning / Fillet Knife)、雕刻/片肉刀(Carving / Slicing Knife)、斩骨刀(Cleaver)、多用途小刀(Utility / Petty / Prep Knife)、去皮/削皮刀(Paring / Peeling Knife)、牛排刀(Steak Knife)等等,连同厨房剪(Kitchen Shear)和磨刀棒(Honing Steel)一并卖给你。所有这些刀具中用得最多的当然还是主厨刀了。传统的西式主厨刀和中式厨刀的不同之处是它有很明确的刀尖(point)和弧形的刀腹(即Tip部分的刀刃)。

image.png

西式主厨刀的刀法经常用到刀尖和刀腹。比如说摇刀(Rocking)这个技能, 就是让刀腹在砧板上做钟摆运动,利用刀身的起伏和推进把食材切开。在这个过程中,刀腹始终有一部分不离开砧板,所以比较省力。摇刀是一种经典的西式刀法,它跟铡刀切不同,不是一种定轴运动,没有弧形的刀腹是无法完成的。所以传统的西式主厨刀通常都会提供一个明显的弧形刀腹,以便摇刀之用。但这样一来,刀腹这一部分的直切功能就被牺牲掉了。而对东方人来说,摇刀这个技能过去固然是没有,现在亦并不流行,所以日式的主厨刀(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洋包丁)刀腹设计得比较平直,用以提供更多直切的空间。关于“洋包丁”与“和包丁”这两大类厨刀,我在日式厨刀篇里面还会详细讲到。

三、日式厨刀

优点:持久锋利。

缺点:各种娇气。

初次接触日式厨刀的人都会惊叹于它们非同寻常的锋利度。没错,对于日式厨刀来说,切れ味就是一切。也许这是因为日本人笃信凡事做到极致才会成功吧。不过紫龙的师父不也说过“凡事到达极点就是灭亡”吗?

image.png

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篇报道,说的是藤次郎刀具馆的负责人小川真登谈到,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人身材矮小,力气较弱,因此日本刀追求锋利。而力气较大的西方人使用的剑注重的是结实,砍在盔甲上也不会断。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日式厨刀和西式厨刀上。这种说法也许有其道理。从实际角度来看,日式厨刀也不能不锋利,因为日料的食材——主要是各种新鲜鱼类——大都是很柔软的,如果以钝刀切之,势必难以切出各种精美的形状来。对“姿造”(摆盘)极讲究的日本人怎么能接受?反之,使用极锋利的刀来切割食材的话,不但不会破坏食材的形状,连食材断面的细胞都可以保持完整。这样切出来的食材,水分流失极少,表面更有光泽,口感更佳。这确实是事实。拿最简单的白萝卜丝来说,用锋利的刀切割出来的萝卜丝表面是干爽的,晶莹剔透,根根分离,吃起来清甜爽口。而用钝刀或机器切出来的萝卜丝是湿嗒嗒、软趴趴,容易泛黄,味道当然也不好。

为了得到极致的锋利度,日式厨刀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做出了牺牲。所以它们的娇气也是世界闻名的。对于我们这种歪果仁,是需要一点时间去上手的。